![]()
1.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提出这一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2.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冥想放松方法主要属于( )。
A.行为疗法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4.陶行知曾用松树和牡丹花比喻育人: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会被烧死,这一比喻运用到教学上,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5.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6.综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和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的阶段,以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内容。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
A.垂直组织
B.横向组织
C.纵向组织
D.螺旋式组织
7.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视频、投影、模型等教学资源属于( )。
A.教材
B.教案
C.教参
D.教科书
8.教学目标与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实现技能、技巧性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 )。
A.陶冶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9.以评价对象自身的状况作为参照标准,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选行评定。这种评价属于( )。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0.贴在教室墙上的课程表本身也是一种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显性课程
![]()
1.B【解析】皮亚杰通过对偶故事法,研究得出儿童道德发展是一个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2.D【解析】冥想放松方法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之一,它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3.A【解析】美国著名课程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 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
4.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题干中陶行知用松树和牡丹花比喻育人,并指出松树和牡丹花所需的肥料都是不一样的,育人亦如此。所以,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个体,需施以不同的教育。
5.D【解析】情感性目标动词分成三个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领悟(内化)水平。“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就属于情感性目标的经历(感受)水平和反应(认同)水平。
6.B【解析】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和传统知识体系,按照学生发展阶段,以学生发展阶段需要探索的、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构成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
7.A【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题干所描述的教学资源属于教材。
8.C【解析】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
9.D【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以自身作为参照标准,对不同时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
10.C【解析】课程表本身是一种“隐性课程”,它向学生传递着一些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