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斯金纳
C.班杜拉
D.桑代克

2.小英到医院打针以后,再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感到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的课程属于(  )。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悟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4.荀子在《劝学篇》中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所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
A.循环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直观性原则

5.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7.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的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10.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分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1.C【解析】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美国的班杜拉。故选C项。

2.B【解析】泛化在心理学中又称为条件反射的的泛化,所谓泛化指的是引起求助者目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已经泛化),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故答案选B项。

3.D【解析】古德拉德对课程概念体系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类型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包含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等相关内容。

领悟的课程指的是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运作的课程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东西,由于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基础而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特定的理解,不同学生听同一堂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是学习经验。

4.A【解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其蕴涵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5.C【解析】题干表述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属于一种计算的技能。区别于知识性目标,如果表述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属于知识性目标。

6.C【解析】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是属于纵向组织方式。正确的答案为C选项。

7.A【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故A选项正确。

8.B【解析】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获取知识的方法。最主要的优点是:学生亲自参加实验性的实践活动,取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坚定不移地确信知识的可靠性。故答案为B选项。 

9.C【解析】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依据题干可知,其教学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

10.A【解析】题干强调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即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故选A。

 

了解“每日一练”:

本栏目按教育知识(中学、小学、幼儿园)、综合素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顺序每日更新一次,各位考生不妨利用零碎的时间来测试一下自己!查看往期文章请点击每日一练栏目。